|
這是9月25日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拍攝的市區街心公園內的駝隊雕塑群。(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據中國日報報導,9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系統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豐富內涵、實現路徑和世界意義以及中國的生動實踐,呼籲各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它是人類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團結還是分裂,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的仿徨求索之時,中國共產黨人以“天下為公”的大胸懷、大格局,回答“人類向何處去”的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而提出的中國方案。既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
“宇宙衹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白皮書開篇就指出。
然而,隨著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人類生產力不斷進步,伴隨而來的卻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和冷戰的“核恐怖”以及冷戰後越來越深重的危機:歐亞大陸戰火重燃,地區熱點此起彼伏,軍備競賽陰霾不散,核戰爭風險加劇,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凸顯,衛生健康、氣候變化、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新問題突如其來,人類發展指數30年來首次下降,世界新增1億多貧困人口,近8億人生活在饑餓之中。
當此之時,中國主張世界各國同呼吸、共命運,開放包容、公平正義、和諧共處、多元互鑒、團結協作;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發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態體系“五位一體”總體框架;推進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五個世界”的總目標,為人類應對危機,共建未來描繪了更清晰的圖景。
中國倡導: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走和平發展道路,共謀、共護、共享和平、持久和平,“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
中國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共商共建共享治理全球;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交流;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攜手保護地球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