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應急醫院轉型 延續援港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23-11-19 10:12:25


資料圖(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很開心,今天可以做檢查了!”麥太太欣喜地說。陪在她身旁的丈夫也面露喜色。

  香港居民麥太太於數年前開始受坐骨神經痛困擾,並在位於九龍的伊利沙伯醫院就醫。最近她腰部痛楚加劇,還感到雙腿麻痹。醫生建議她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給她排期到2025年。

  香港公立醫院服務資源緊張,部分像麥太太這樣的非緊急病人,往往需輪候很長時間才有機會接受檢查。今年4月,香港醫院管理局在“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推出“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幫助紓緩這種情況。截至10月底,該計劃已服務超過5700個案例,麥太太正是受惠者之一。

  應急醫院轉型助力放射診斷

  新冠疫情期間,中央政府於香港落馬洲河套區援建應急醫院,命名為“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於2022年12月30日交付香港特區政府。隨著香港社會逐步復常,香港醫管局在應急醫院提供日間醫院服務,通過“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有效運用資源,配合香港公營醫療服務需求。

  “應急醫院的誕生和轉型,讓我們有機會處理病人長時間輪候檢查等問題。”香港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臨床服務統籌冼藝泉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應急醫院有很多很好的設備,醫管局可以善用它們來滿足病人的醫療需求。

  冼藝泉說,醫管局一直想就相關服務推行日間醫療模式,可是討論多年未能成事,主要因為公營醫療機構已經很繁忙,騰不出空間。應急醫院正好帶來契機,讓日間醫療模式得以啟動,並起到分流作用,減輕公立醫院壓力。現在病人可以通過先導計劃在應急醫院接受電腦掃描(CT)和核磁共振診斷服務。

  在先導計劃推行初期,應急醫院主要服務新界東和新界西兩個醫院聯網轉介的病人。由於市民反應正面,目前服務範圍已擴展至全港所有公立醫院的病人。先導計劃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年齡介於12歲至80歲,非緊急、情況穩定和行動自如的非住院病人。醫護人員會向合適的病人發出邀請,病人自行決定是否參與計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